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和控害减排(CCBPM)创新研究平台
  • 设为首页|收藏本站|繁体中文
  • 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和控害减排创新研究平台(CCBPM)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新闻中心
  • 科研成果
  • 团队介绍
  • 合作交流
  • 人才培养
  • 资源共享

联系方式

名   称: CCBPM创新研究平台

负责人: Prof. Chen

E-mail: fajunchen@njau.edu.cn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科研成果
科研成果

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线虫数量动态与群落结构的影响

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线虫数量动态与群落结构的影响
  • 名称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线虫数量动态与群落结构的影响
  • 性质论文

详细描述

【作者】:牟文雅;贾艺凡;陈小云;刘满强;周可新;李俊生;陈法军

通过大田玉米秸秆还田试验研究了其对农田土壤线虫数量动态、属的种类及群落结构等的影响。结果表明:2013—2014连续两年试验期间,蠡玉35玉米秸秆还田(CR)与不还田对照处理(CK)共鉴定到土壤线虫36个属(CR 36个属,CK 30个属);其中,植食性线虫12个属(CR 12属,CK 10属),食细菌线虫15个属(CR 15属,CK 14属),食真菌线虫5个属(CR 5属,CK4属),捕/杂食线虫4个属(CR 4属,CK 2属)。秸秆还田处理与不还田处理相比,植食线虫和食真菌线虫的相对丰度降低,而食细菌线虫和杂/捕食线虫的相对丰度提高,且食细菌线虫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达42.95%。此外,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线虫总数高于不还田对照处理,但差异不显著;而秸秆还田处理可显著增加食细菌线虫数量,增幅高达16.3%—125.6%。与不还田处理对照相比,秸秆还田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(H’)、属类丰富度(S)和线虫通路指数(NCR),但对群落均匀度(J)、瓦斯乐斯卡指数(WI)和总成熟指数(∑MI)的影响不显著。可见,玉米秸秆还田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,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线虫数量和种类多样性,进而使土壤生态系统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。

更多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18-01-22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】
上一条:迁飞性害虫褐飞虱对地磁强度变化的种群适合度响应  下一条:【专利】【实用新型】一种用于分子、生化试验的处理样本分时段收集暂存自动化装置
在线反馈|资源共享|友情链接|站内搜索|网站地图

CCBPM网 版权所有 2010-2022 苏ICP备11040957号-1

email:service@ccbpm.org

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和控害减排创新研究平台(CCBPM)

Powered by MetInfo 5.3.2 ©2008-2025  www.metinfo.cn